天黑不是停下來的理由
對有些人來說,夜騎有種無法取代的魅力——城市燈火成了導航,風聲取代音樂,街道在黑夜中變得寬闊又自由。
但自由的代價,是更高的注意力與準備。為了讓每次夜騎都酷得安心,以下三個簡單守則,你一定要知道。

你的燈,選對了嗎?
無論是在夜晚、清晨,還是起霧的日子裡,前燈與尾燈都是不能妥協的基本配備。它們不只是照亮前方的道路,更是讓其他用路人(尤其是汽車)察覺你存在的方式。對於混合車流的城市道路,這一點格外重要。
很多人會直覺認為「越亮越好」,但實際上並沒有這麼簡單。市面上不少車燈亮度突破1000流明,的確很適合進山林、沒路燈的夜騎環境。但如果你是街道型通勤者,過高亮度反而可能造成風險:刺眼的光線會影響對向來車視線,甚至掩蓋掉其他車輛的方向燈或煞車燈——這對彼此都是危險訊號。
因此,選擇一盞剛剛好的燈,才是兼顧安全與騎乘禮儀的聰明做法。UD 復古頭燈以 650 流明亮度,提供足夠的照明與辨識度,又不會對其他用路人造成困擾。讓你在保持風格的同時,也守住夜騎安全的底線。
一場「發光」的騎行
白天騎車時,我們習慣了人們自然會注意到我們的存在。但當夜幕降臨,情況就完全不同了——你不能只靠車燈的亮度來博取關注,而是必須主動出擊,竭盡全力「被看見」。
從穿著開始:選擇亮色系的外套、一頂醒目的安全帽,甚至一條具備反光材質的褲子。尤其是下半身在騎行時會不斷移動,反光區域的位置就更容易引起注意,提升整體辨識度。
你的車也該發光。無論路況如何,請讓前燈和尾燈持續亮著,確保來車一眼就能辨識你的位置。想再加強一點,不妨使用反光貼紙點綴車架或輪框,不只安全加分,還能展現個人風格。

防禦性上路
不管你的車燈有多亮、多強,或者你的亮眼配備有多酷,你仍然需要以「假設其他道路使用者看不到你」的心態來騎行。(其實,白天也是如此。)
這應該被視為基本常識——在路口時多花點時間停下來,確保觀察左右兩側;在狹窄的街道上,如果發現身後有車燈,靠邊讓那輛車先行通過。如果你聽音樂,試著將藍牙耳機放回包包,全神貫注於路況,這樣才能最大程度地保持安全。
規劃正確的路線也是一個很好的防禦措施。選擇自行車道、自行車專用路徑或其他經常騎行的區域,能夠讓你避開不必要的風險,享受更加輕鬆的騎行體驗。

晚上的能見度總是比較低,這時候放慢速度、注意坑洞和路面狀況,保持高度警覺,就是對自己最基本的保護。一定要堅持這樣的騎乘態度,確保每一次出發都能平安回家。
謹慎並不代表害怕黑暗,而是知道怎麼在黑暗中騎得漂亮。